饶客网

 找回密码
 立即注册

QQ登录

只需一步,快速开始

查看: 4028|回复: 0
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

茂芝人民革命史

[复制链接]

5

主题

12

帖子

223

积分

三年级

Rank: 3Rank: 3Rank: 3

情感状态


微信扫一扫,下载APP
跳转到指定楼层
楼主1楼
老翁翁实名认证 发表于 2013-2-15 04:07:55 |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|倒序浏览 |阅读模式

马上注册,结交更多客家好友,享用更多网站功能,让你轻松玩转饶客网。

立即注册 已有账号?点击登录 或者 用QQ帐号登录

x
茂芝人民革命史

本帖链接:https://www.raoke.net/36355_1_1.shtml


茂芝人民革命史
    茂芝村是广东省饶平县上饶镇一个重要村庄,位于镇中心,是镇的主要圩市,它毗邻广东省大埔县,福建省平和及昭安县,从茂芝车站乘汽车当天可直达潮州、澄海、汕头、梅县、深圳、广州、平和、永定……等地。现有人口一万人之多,有农田1381亩,山地面积3449亩。
我村人民为真理求解放,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,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,进行了长期艰苦曲折的革命斗争,抛头颅、洒热血,付出了重大的代价。仅在土地革命战争时期,就有126名战士和群众牺牲,有600多间民房被国民党军队烧毁,有群众被勒索银元1万多块,不少群众家破人亡,被迫避难他乡、颠沛流离、其惨难言……!但是,我村革命战士没有被吓倒!他们牢记朱德同志的教导(1927年10月5日晚,他在我村高阳楼前群众欢迎南昌起义军大会上的讲话):“大家要坚信中国共产党,同心同德,将革命进行到底。”他们不屈不挠,坚持长期的革命斗争,直到解放战争的胜利!迎接中华人民共和国的诞生。
     我村是党.政.军.群组织齐全的老苏区
1926年2月,我村农民协会成立,先后参加会员有100多人,会长詹被、后为詹三令。1927年1月,我村农军中队(后改称赤卫队)成立。中队长詹三令,副中队长詹世交、詹益艳,中队队员有80多人。农民协会成立后,在县区农会领导下,组织群众展开减租减息,反对地主无理吊佃,清算地主豪绅包揽公款,反对苛捐杂税,取消旧俗陋规,严禁烟、赌等革命行动。农民运动的蓬勃发展震撼了封建地主的统治、地主豪绅拼命反抗,他们纠集一批流氓地痞、散兵游勇组成民团,与农会对抗。我村农军在打击地主豪绅反扑和保护农民利益的斗争中,发挥了充分的作用。在农运发展中,我村农运骨干詹炳光、詹得天、詹伟观、詹籍任等七人参加中国共产党,建立茂芝党小组(后改为支部)詹炳光任小组长。
    1930年4月,我村苏维埃政府成立,主席詹国准。苏维埃政府成立后,立即领导农民分田分地,至六月底结束,每人分得0.6亩地,使耕者有其田。
    1926年11月,饶平县农会在省农会派来的农军训练员王思静同志的帮助下,在饶城(现三饶镇)詹厝祠举办饶平县农军自卫队模范训练班。我村派詹三令、詹世交、詹益艳等参加训练班学习。训练班由王思静同志传授军事技术知识,还有林琮璜、王兆周、李芳栢、周子为以及县农会的林纪元、陆冠伍等多名教师分别负责讲农民运动史、国内外形势和重大事件,孙中山“三民主义”及“联俄、联共、扶助工农”三大政策,还有讲授有关农民运动的常识…等等。军事训练重点放在各种枪械结构、性能及使用方法,学习射击和有关战略战术,还进行实弹射击…等。结业前每个学员还要通过考核和鉴定,参加学习四个月,学了很多东西,于1927年3月结业。詹三令等回村后,立即集中我村农军进行军事训练,仿照县训练班的学习方法,学习政治军事常识,聘请詹前锋及有文化的有识之士讲课,掌握各种枪械的结构、性能及使用方法,并进行实弹射击。经过严格的训练后,我村农军已初步成为有作战能力的农民武装。后经多次的实战磨练,勇敢作战。曾先后参加过1927年5月5日和10月4日“农民武装暴动”攻打饶城;同年12月配合广东省工农革命军东路第14团攻打洞上反动民团等封建堡垒;1928年3月8日参加震动福建省的“平和暴动”;同年5月22日参加“石井反击战”;6月10日(农历四月二十三日),进行“茂芝保卫战”等较大的战斗,战绩显著。
分享到: 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
收藏收藏1 分享分享 分享淘帖 赞 踩
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| 立即注册

本版积分规则

联系我们

社区首页| 家园首页| 群组首页|手机版|Archiver|关于我们| QQ

GMT+8, 2024-6-18 16:58 粤ICP备08022363号 粤公网安备 44512202000054号 www.raoke.net

Powered by Discuz! © 2001-2012 Comsenz Inc. 值班电话:0768-8626153 手机:18933050310 QQ:6928802 饶平客家网

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